1. 首页 > 句子大全

矛盾论心得6篇-哈小白

写心得体会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增加自己的思想认知,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哈小白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矛盾论心得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矛盾论心得篇1

根据支部的统一安排,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矛盾论》、《实践论》两篇经典著作,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融会贯通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又充分运用这些基本观点来解释和回答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很受启发,很有收获。

事物普遍联系着,矛盾普遍存在于任何联系当中。《矛盾论》告诉人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里,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国家大事、社会发展等等,矛盾可谓无处不在,对个体生命而言,没有了矛盾,生命就会化为尘埃,没有了矛盾,社会生活就会死水一潭,濒于衰竭。把矛盾的这些特性掌握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理性思考的“钥匙”,才正确对待个人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做一个清醒的、理性的人。

一是要正确对待工作上的矛盾。

作为公安民警我们每天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治安问题和工作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是一项矛盾或一项系统综合矛盾。处理治安问题,想方设法完成工作任务,也就是在处理矛盾。

正确对待工作上的矛盾,首先就是要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工作。应该对在工作中可能遇着困难和问题早做思想准备,在工作任务面前也就是在矛盾面前尽量做到冷静、从容,站在相对较高角度分析问题。如果不能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工作,就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比如,在治安形势严峻、工作任务艰巨繁重时,产生急躁情绪,认为问题太多、任务太重,感到无从下手,抓不住主要矛盾和工作重点;比如,面对成堆的治安问题、人民内部矛盾和繁重的工作任务,想在短期内解决所有的困难、问题和矛盾,把各项工作相互割裂开来,孤立的看问题,从而在不断涌现的矛盾和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面前感到疑惑,以至被动应付,身心感到疲惫;有时遇着重大问题或困难,感到绝望,以为不可能解决了,不懂得矛盾运动变化的绝对性,不知道任何矛盾肯定会向前发展变化的这一规律,更不能抓住有效的时机、作出有效的反应和行动。因此,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待工作上的矛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其次,必须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矛盾中的两个对立面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因此,必须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对所从事的工作任务进行认真分析。找出一段时期的主要矛盾,即找出当前工作中的重点;明确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明确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比如抓基层基础建设,当前有许多矛盾和问题,局党委以“抓基层装备设施建设,打牢人口管理、治安防控、情报信息、科技强警等工作基础,苦练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法律知识等基本功”为主要矛盾,大力推进基层基础建设。

当然,矛盾是不断涌现的,旧的矛盾得到调和、问题得到解决,新的更高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又必然产生了,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早做规划,不断的加以解决,推动工作向更高更新层次发展。

有时,在工作中我们会处在矛盾的焦点上,本身就处于矛盾的一个方面,不允许置身事外,以第三方的位置和角度来处理和解决矛盾。这时,就要求我们认真分析,准确把握矛盾的发展方向,对正确的东西要敢于、善于坚持,争取矛盾的另一面向已方转化;对错误的东西必须果断放弃,顺应发展方向与潮流,使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向正确的方面转化,推动工作向前进步。

只要树立了正确的矛盾观,就不会出现一味回避矛盾和问题的错误做法。因为,矛盾是无处不在的,任何人不可能回避。事实上,回避了这个矛盾,马上就必然会陷入另一个矛盾或几个矛盾当中。因此,应该认识到“矛盾”是回避不了的,我们只能选择解决矛盾的时机,不能真正回避矛盾,置身于矛盾之外。

二是要正确对待同事之间的矛盾。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身就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在一起工作的同事,相互之间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是必然的。

与其它事物的矛盾一样,同事之间的矛盾也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多数是因解决工作矛盾而引起的。出现矛盾时应取包容的态度。比如,不同的观点、方法之间会碰撞出火花,不同的性格和习惯会产生矛盾,有时利益上的分配也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意见,这些矛盾的出现都是正常的和必然的。因此,对待同事之间的矛盾,应以包容的态度,切忌走极端,搞激化。要坚持用化解和调和的方法解决同事之间的矛盾,和其它矛盾一样,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只要坚持正确的观点,互相体谅,同事之间的矛盾会得到有效的化解和调和,大家最终都统一到工作上来,友好共事。对工作上出现的分歧,还应该特别注意多考虑各方的观点,从中汲取营养与精髓。

三是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

我们每个人都处在瞬息万变的物质世界当中。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就是生活在矛盾当中,生活本身也是一个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人的一生,从小到大、从幼稚到老成,成功与失败、贫穷与富有、得意与失意、健康与病痛……这些都逃脱不了矛盾观、发展观所揭示的必然规律。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顺心或不顺心的事,或者身处顺境或逆境,都应该正确对待。在个人修养上,特别是在对待财富、名利上,要努力做到宠辱不惊,去留随意。懂得人生矛盾运动发展规律,并不表示我们应该在人生矛盾运动中无所作为,消极对待。在对待事业、工作和人生的价值上,我们应在矛盾斗争中,时刻注意保持昂扬的斗志,积极把握主动权,使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从各方面不断丰富提高自己,努力工作,使自己的人生矛盾运动向高层次发展,为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矛盾论心得篇2

击水中流——走进红色潇湘②丨“思想路线”发轫湖湘厚土 - 新湖南

5月6日,岳麓书院内的“实事求是”牌匾。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傅聪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易禹琳

初夏的岳麓书院,满地绿阴。石榴开着小朵的红花,衬得讲堂檐前悬挂的黄底绿字的“实事求是”匾额愈发鲜亮。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这里驻足仰望, “我相信实事求是就来自这里。”“岳麓书院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策源地和有重要影响的地方。”

今天,我们以岳麓书院为入口,从一个关键人物开始,溯源湖湘文化,走马三湘四水,探寻一座千年学府的校训,是怎样穿越时空,与延安党的七大上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与北京中央党校的校训发生呼应与关联的。

【孕育】

推开窗,就看见它从湖湘文化里走来

【特写·半学斋、东山学校】

(4月16日,湘乡市东山书院,不少游客前来参观。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傅聪 摄)

原省立湖南大学筹备处,办公室、会客室、卧室保留当年模样。1917年8月,在岳麓书院办学5年的湖南高等师范学校奉命停办,需迁往武昌。教授杨昌济力倡尽快创办省立湖南大学,并被任命为筹备处主任。此时,被他赞为“海内人才”的毛泽东跟随而来,在此寄居。

推开窗,104年前的夏天,毛泽东就看见了朱张讲堂檐前的那块“实事求是”匾额,那是刚迁入书院办学的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题写的校训。

这四个字他不是第一次见。

5月,东台山麓,涟水河畔,碧水环绿岛的东山学校。置身这所甲午战争后所建,开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的学校,参观者们东张西望,生怕漏过哪个细节。

东斋门前,讲解员指着廊壁一块1907年嵌刻的《东山书院记》石碑给大家介绍:“作者是两任湘乡县令陈吴萃,你们看这一行‘用能实事求是,以称雄于五大洲’……”有人问:毛泽东看见了?讲解员微笑:他1910年秋入校,《东山书院记》是他的校本教材。

戊班,毛泽东当年的教室。从江西来的17岁的婷婷瞪大眼睛,看那日本进口玻璃镶的10个长窗,可上下移动的两块黑板,招呼同伴都坐下来合影,假装和伟人是同学。游学欧美多国的她,不能想象同龄的毛泽东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中国地图,更感佩他如饥似渴地看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读老师引介的朝廷禁书《饮冰室文集》,写下《言志》《救国图存论》等作文。

【长镜头·岳麓书院】

1917-1919年,毛泽东在半学斋前后住了一年多。早在1915年,因为老师杨昌济、徐特立转到“高师”任教,好友蔡和森考到 “高师”,他就经常来。他曾约同学报考“高师”,喜欢 “重自习”的书院式教学。

在岳麓书院,毛泽东注定与“实事求是”相见。

在御书楼左侧廉溪祠,他遇见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249个字的《太极图说》探究宇宙万物的本源,第一次把世界观和方法论结合起来,开启了南宋理学家朱熹和张栻的智慧之门。

他站在讲堂,看那木质屏风上张栻掌教所写的《岳麓书院记》,那一句“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甚合他的心意。再看那两张空椅,一张曾坐着与张栻“激辩三天三夜”的朱熹,朱熹提出“即物穷理”,“实事求是”从《汉书》里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转变为哲学思辨方法,已是呼之欲出。

穿过讲堂往右,毛泽东就到了“船山祠”。这是岳麓书院内唯一为学生所建的专祠,这位学生就是明末清初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王夫之。王夫之主张即事穷理、即物穷理,认为要从客观事物中探索规律和法则,而不能先设立一个法则去限制、裁定客观事物。

“船山祠”对面就是清代山长欧阳厚均所建供祀朱张的崇道祠。欧阳厚均的学生曾国藩曾是同为农家子弟的青年毛泽东的“偶像”:“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说:“夫所谓事者非物乎?是者非理乎?实事求是,非即朱子所称即物穷理者乎?”

毛泽东转回半学斋,对面的湘水校经堂走出了“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左宗棠。

【画外音】

“这里是湖湘士子的道场、庙堂、根据地。三湘四水的读书人在这里汲取知识、修炼品性,而后长成为大材,成就个人,服务社会。”岳麓书院党委书记陈宇翔说,“作为湖湘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岳麓书院‘传道而济斯民’的建院宗旨,接近毛泽东确立的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它和经世致用的办学理念,与那块 ‘实事求是’匾额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一起孕育了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

【形成】

浴风雪,血与火的长征中找到指路明灯

【特写·先农坛】

1927年1月27日,农历小年。一列从长沙开来的火车缓缓抵达醴陵阳三石站,一袭长衫的毛泽东从邮政包房出站,直奔县城东正街的先农坛。他“一师”的同学罗学瓒在车站扑了个空,转回先农坛相见,毛泽东说:“大家工作都很忙,用不着欢迎我,我是专门来考察农运的,还要找你们。”

5天后,1927年2月1日,大年三十。鹅毛大雪中,先农坛到东富寺的路上,毛泽东撑一把油纸伞,顶风冒雪艰难地行走。10多公里,走了两三个小时,才到达当地人求“富贵神仙”的东富寺,也是醴陵南一区第一乡农民协会所在地。

1926年下半年,全国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地迅速发展,地主豪绅和国民党右派攻击其是“痞子运动”“糟得很”。党内右倾投降主义者也指责农民运动“过火”“动摇北伐军心”“妨碍统一战线”。到底“糟得很”还是“好得很”?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特来实地调查。

【长镜头·东富寺】

5月11日,醴陵东富寺安静地卧在田野中,门前荷叶舒展,一排白鹭翩跹飞过五进的庙宇。

走进东富寺大门,头顶就是戏台。戏台上有毛泽东正在挥手演讲的塑像。管理所刘伟平还原当年场景:“他讲农民团结起来力量大,用东富寺的围墙打比方,沙子本是散的,把它跟石灰和黄土用水和拢来,干了后用羊角耙都挖不进。”

东富寺内,马灯、长凳,大年夜,毛泽东就开骨干大会,正月初一初二又开了区委扩大会和群众大会。

在“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事迹陈列室”,墙上的版画生动地列举了毛泽东调查农民运动的14件大事。一张路线图清晰地标示,1927年1月4日到2月5日,在天寒地冻中,毛泽东行程350公里,历时32天,共考察了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这是扎扎实实的“新春走基层”。他写出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被誉为中国的《共产党宣言》,是党此后能从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成功地转向土地革命战争的春雷。

时间再往前推。毛泽东一直走在实地调查研究的路上。

1917年暑假,在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的路上,毛泽东和萧子升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行乞”游学。历时6周,行程900多公里,广泛接触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等各种人。

1917年冬,毛泽东步行100多公里到浏阳文家市铁炉冲陈赞周同学家住了20多天,做社会调查,几乎踏遍文家市。

1918年春,毛泽东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半个多月,了解社会情况。路上商谈组织新民学会问题。

1918年夏,在半学斋,毛泽东和同学实践岳麓“新村梦”。“吃的是蚕豆拌米煮的饭;赤脚草鞋,上山捡柴,到很远的地方挑水。他们一边读着书,一边作今后的计划。”

1926年5月3日,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所长的毛泽东,开设了25门理论联系实际的课,又把20个省的学员按地区组织了10多个农民问题研究会,毕业前带到广东海丰参观和实习。毕业后,学员们回到各省组织农民运动。毛泽东主持的这届农民运动讲习所,被称为共产党的“黄埔军校”。

1918年到1920年,毛泽东去北京、上海,帮助、送别湖南学生留法,但他自己并没有立马出去的想法。他说,“我认为我于本国还未能充分了解,而且我以为在中国可以更有益地花去我的时间。”

毛泽东把时间花在调查研究上,1925年12月1日,他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只有最广大的农民才是革命可以依靠的真正力量。1930年,他写出8万多字的《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正是丰富的革命实践,催生了理论和思想,使理论和思想有了深厚的根基。

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后,1937年,毛泽东写出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实践论》和《矛盾论》,他说:我的书哪里是我写的,那是从革命者的流血牺牲中得来的,那是血写的。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号召“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

1942年,毛泽东为新落成的中央党校礼堂写下了“实事求是”的题词;

1945年,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在党的七大正式写入党章。

【画外音】

“毛泽东特别强调调查研究,一直坚持,甚至在战争的残酷环境中,在井冈山、赣南闽西中央根据地,在长征中,都深入基层做调查。”岳麓书院党委书记陈宇翔认为,正是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毛泽东才找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思想武器。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实事求是得到了广泛实践和充分检验,才逐渐发展为党的思想路线。

【发展】

执法宝,不沿海不靠边中部崛起新湖南

【长镜头·华菱湘钢】

(5月11日,位于湘潭市岳塘区的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傅聪 摄)

5月11日,湘江边的华菱湘钢,如一幅蓝天白云下静止的风景。绿意葱茏的厂区, “永远跟党走”五个红色的大字让人内心笃定。

五米宽厚板厂内,似春雷滚滚,水雾升腾,一块块火红的钢板兀自腾挪调转,操控室无人,智能化远程控制。墙上一长溜照片显示,它们的客户是俄罗斯亚马尔项目等全球或亚洲最大的核电、水电、桥梁、船舶、港口、机场等超级工程。

办公区内,人人几乎脚不沾地,语速奇快。今年1月,中钢协发布钢铁行业人力资本竞争力(组织效能)指数,华菱湘钢排第三。

“我们现在的盈利能力进入全国钢铁企业前十,有时是前三!” 华菱湘钢企业管理与战略规划部部长陈章红满脸自豪。说起2015年,他说有些不堪回首: “一斤钢八毛六,比白菜还便宜。年底亏损30个亿。”生死之际,他们准备剥离钢铁主业,置入金融资产,“脱实向虚”。幸被省委、省政府果断叫停重组计划。

起死回生的经历,让陈章红感慨万千。2016年,省委、省政府根据湖南实际,提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政府帮扶湘钢30个亿,湘钢根据自身实际,以“钢十条”自救,从1.25万人瘦身到7000人,形成“产销研一体化、质量零缺陷、营销服务信息化”三大支撑体系,终于活了过来。现在,湘钢正在向着“板材国际一流,线棒国内一流”双一流目标提前布局生产线。

【画外音】

不沿海、不靠边,如何中部崛起?湖南人实事求是,找准自己的定位,走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

炒房炒股赚快钱,湖南人不干。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工程机械企业专心致志抓智能制造,建设百年老店。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走上自主研发之路,进入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榜单。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挺直实体经济脊梁的同时,“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两山”崛起。

【特写·岳麓峰会】

4月16日,2021年互联网岳麓峰会岳麓论坛。大屏幕上闪烁着“智链新百年 云聚新高地”8个大字。

“这是一个神奇的会议。参加第一届岳麓峰会的12个创业者,他们的企业后来无一例外都上市了。”主持人、58同城ceo姚劲波的开场白引来一片会意的笑声。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平文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长株潭融合得越好,湖南数字经济就发展得越好。华为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讲述自身经历:“最近五年,湖南特别是长沙的营商环境大为改善。可以肯定地讲,我们有些合作伙伴在长沙得到的服务比深圳、比‘珠三角’地区要好得多,速度快得多。说实话,我现在已经拿长沙的速度去督促深圳。”

【画外音】

你也许想不到,2014年,省委、省政府诚邀几个互联网大咖回湘看看,竟办成了“冬有乌镇,春有岳麓”的中国互联网岳麓峰会。从当年的300人参会到如今线上线下50万人汇聚,湖南互联网产业连续8年快速增长,长沙成为继北、上、深、杭之后的第五城。

徐直军所说的营商环境,长沙房价立了大功。长沙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2020年8月11日,央视《焦点访谈》介绍了长沙经验。“房住不炒”这样的远见卓识让长沙入选“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最吸引年轻人生活的十大城市”。

“为人民服务的目标明确,善于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非常深入地调查和勇于尝试,这三点融会贯通,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无往而不胜的原因。”岳麓书院党委书记陈宇翔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就是用实事求是去认识中国、改造中国、建设中国、发展中国的历史。湖南手握“实事求是”这一法宝,正努力推动“三高四新”战略落实落地,奋力建设一个现代化新湖南。

■记者手记

“实事求是”的背面是什么

易禹琳

从韶山步行到湘乡,从韶山步行到长沙,暑假游学步行数县,农民运动考察步行数县,直到二万五千里长征……

要走多少路才能得出“实事求是”这一党的思想路线?我想,也许只有像毛泽东这样冒着酷暑、顶着风雪甚至枪林弹雨,用双脚在大地上一步一步丈量过,才真正了解路上有多少崎岖,多少曲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究竟怎样去调查呢?仅在醴陵,毛泽东待了8天,开了好多个不同的座谈会。要花时间,但要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你还得让人和你说心里话。他和农民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在东富寺的群众大会上,他拿寺院的围墙和身上穿的衣打比方,让老百姓一听就懂。在江西寻乌,他下到田里帮农民插秧。

我没想到,在《反对本本主义》文章的最后部分,毛泽东详细阐述了“调查研究”的几条方法。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调查会到些什么人、人多还是人少好、要定调查纲目、要亲自出马、要自己做记录。而这样的社会调查法,我们现在都可以拿来用。

我一直在想,一种治学方法为什么会在毛泽东手里变成党的思想路线?行走中,答案在我脑海中若隐若现。直到看到中央党校的校训石“实事求是”背面刻的是“为人民服务”,我才恍然大悟:当“实事求是”和“为人民服务”相结合,当正确的方法为正确的目的服务,它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让一个政党走过百年征途,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责编:万枝典]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矛盾论心得篇3

首先,这是一篇精彩的哲学论文,当然,如果我说这论文伟大也肯定没有人会持有反对意见,因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地,他的东西就应当是伟大地。

其次,这篇论文似乎并不能单单从他的学术价值来评判,还必须兼顾他的历史意义,我个人一向对目的性很强的说教文字不怎样喜欢,孟子大人不是说了么:有心为善,虽善不奖,无心为恶,虽恶不罚。

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用文章定思想,在现代可能是从毛泽东开始的吧,我想,他在纠正国内思想问题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若干年后这成为一种风气了,当然写篇文章就能给人扣顶大帽子,厉害的不是文章,是写文章的人。

当然,我得澄清自我不是在说毛主席的坏话,纯粹是有感而发,要不这么一顶帽子扣下来,虽然不至于像以前折磨的人去跳楼上吊的,至少会说我思想有问题,入党怕是没指望了。

萨特的一句话我异常喜欢:教育就是强迫别人理解另外一种价值。单教育可能没那么强的效果,所以有了考试这东西,于是,不得不把自我不认同的东西一并记下来,就好象我此刻每一天照镜子,结果越看自我越顺眼,反复的记忆应用之矛盾论读后感后,那些东西恐怕也会变的好象是正确的似的了。

从小就被灌输了政治思想和终极奋斗目标的我们,到底是被指明了道路,还是被抹杀了个性呢。我以往问我的政治教师,共产主义能实现么,那时候还小,这么简单的东西自我想不明白,我教师琢磨了一会,最终说:够戗。那为什么还把共产主义当目标呢。定远点,要不实现了以后都干什么啊。都认为不能实现,都说能实现,这是不是就是教育的力量呢。

矛盾论心得篇4

记得自己在读高中时就已经读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后来又读了毛主席的《矛盾论》。初学时,以为那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以子之矛,攻子之短”的自相矛盾。后来才渐渐发现矛盾内容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意义。

哲学中讲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矛盾。换句话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又叫“斗争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统一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从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到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实,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

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对于我们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与启发。

首先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历代文学宝库中歌颂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可谓浩如烟海,但后人却可以从其各不同的描述中,区分出特定的环境来。“天仓仓,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讴歌的是辽阔雄浑的北国草原;“日出江化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的则是风景迤俪的江南风景。即使同样写江南水乡,“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则又是另一番风貌了。

鸿篇巨制《红楼梦》中写了四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不下数十个。这些人物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读者完全可以凭借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们区分开来,决不因千人一面而相互混淆。试想,如果作者们离开对山河风光和各种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够创作出这些千秋传诵,光耀后世的文学瑰宝吗?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地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正所谓:“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自从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一场非典突如其来,让全国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种恐慌之中全国人民谈“典”色变。这时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做出调整,将全国的重心放到抗击非典上。

矛盾论心得篇5

?矛盾论》这篇哲学论文,是毛泽东为了克服存在于.....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指导,它不仅仅帮忙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走向胜利,在现今社会仍是不可多得的精神向导,具有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那里,我着重以我个人生活经验观之。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squo;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squo;开篇之句,便是告诉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会涉及广泛的方面以及诸多哲学问题。这正说明了毛主席的严谨:哲学论不可能随随便便几句话便能阐述清楚的,必须综合事物的各个方面来全面看待。随后毛主席从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斗争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些问题的讨论最终很好的阐释了矛盾论。这其中有很多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当着我们研究必须事物的时候,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据,可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一样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就无从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其内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而我们研究事物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同时相互联结,即统一辩证的看待这些矛盾,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矛盾促成事物的发展,矛盾也同时为我们研究事物供给了方向。

其次,认识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并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而研究问题时,忌带主观

矛盾论心得篇6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同志在论文的开篇就以这样一句话来引出下文,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让大家想明白为什么,事物的矛盾法则就是最根本的法则;同时又是为什么,矛盾法则,又能够称之为“对立统一的法则”。他的全文就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叙述,层次结构鲜明,举例颇多,让人信服。

针对第一个问题,他先是提出了两种宇宙观,并经过对“形而上学”以及“辩证法”的相互比较,向我们证明了只是光从事物的外部分析,并认为天地万物从来都不会发生质的改变也不会相互影响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他告诉了我们“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我的运动,而每一件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而其中,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个事物和其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经过对这两种辩证法的分析,他告诉了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中矛盾的存在,并要认真分析矛盾为什么会存在,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全文的第二个部分“矛盾的普遍性”则是对第一个问题的更好的阐释。毛泽东同志经过对矛盾普遍性的深刻分析,向我们揭示了为什么矛盾法则会成为最根本的法则。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矛盾的普遍性或者说是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个便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第二个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矛盾的存在,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靠和相互斗争,决定了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了一切事物的发展。天地万物相互之间总是会有差异的存在,而差异就是矛盾,只要有差异,矛盾就不会消失,只可是这些差异表面上看起来还比较平静,并没有被激化升级到矛盾那么剧烈的斗争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矛盾性的,没有了矛盾,那么他们的生命也将停止,失去了矛盾中的任意一方,另一方也将不能存在。

文章的第三部分则是说“矛盾的特殊性”,他强调了即时天地万物都有矛盾的存在,可是我们在看待的时候却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具体情景具体分析。即使是同一件事物在不一样的发展时期,它所具有的矛盾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仅有在我们认清了这一点之后,才能更好的解决矛盾,才能针对不一样的矛盾采用不一样的更好的解决方法,让事物得以更好的向前发展。

经过上头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矛盾的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最根本的法则”是有它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

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毛泽东同志经过对“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来阐述。

所谓的“同一性”说的是如下的两种情景: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事物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之间又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推使事物不断的向前运动发展。既然这样,同一性又从何而来呢?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矛盾之间总是在不断的相互转化,不停的运动,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在必须的条件下,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相互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靠。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失去了一方面,另一方也不能存在,就好比上和下,左和右,得到和拥有,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是,仅仅是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还是不够的,它们更是能够相互转化,在必须的条件下,各自向着自我相反的方面转化,向着它的对立面所处的地位转化。这样两个方面就不断的融合不断的相互转化,同时又是一个整体。

然而既然是矛盾,斗争总是在所难免的,对立只是矛盾斗争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最基本的形式,矛盾就是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即对立,所以这个第二个问题也得到了解答。

毛泽东同志在这个论文里面很多引用经典例证,尽管都是契合当时时代的例子,可是对于我们此刻的生活也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的。这篇论文告诉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如何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在发展事态下如何坚持清醒的认识,这篇论文无论是昨日还是今日,都可作为我们处理事物的方向坐标。